中国政府网 |  河北省政府 |  邢台市政府

官方微信 | 

搜索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走进平乡  >  平乡概况

平乡名片之革命老区

发布日期: 2024-01-23   来源: 政府办公室   

字体:【  】 【打印】 分享至:

1937年7月7日,蓄谋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。长城内外,大江南北,硝烟弥漫,烽火连天。抗日救亡运动如同大海怒涛,汹涌澎湃……  

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,经历过反封建、反军阀、反帝国主义斗争和盐民暴动的平乡人民,在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热潮中,舍生取义,视死如归,书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。

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坐落在封洪康村东南,碑身呈方形,底座丹墀数阶驮着一方黑色大理石,碑顶的造型是宝顶歇山式,呈现出一幅庄严与肃穆。碑身正面由原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题写碑名“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”;碑身东西两侧分别镌刻着原中央委员、全国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、党组书记郭力文,原河北省检察院检察长孙光瑞的题词“抗日英烈永垂不朽”、“民族浩气与世永存”。

碑身背面碑文记载: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,日军大举侵入我国。十一月,日军侵占平乡县城,推行惨无人道的“三光”政策,肆行奸淫、烧杀、抢掠,惨绝人寰,生灵涂炭。平乡人民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沉重的灾难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县共伤亡13902人,其中被杀害无辜平民1258人,抓劳工744人,其生还者十不足三,烧拆房屋一万多间,其中胡庄村被夷为平地,抢夺粮食四十万多斤,荒芜土地三十多万亩,抢劫毁坏生活生产用品数十多万件,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,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
值此民族危亡之际,中共平乡县委、县抗日政府组织带领全县广大军民奋起抗击,踊跃参军参战,破公路、割电线、端炮楼、劫运船,前赴后继,浴血奋战,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。一九三八年四月八日,配合八路军骑兵团,在平乡城打响了冀南抗日第一战,毙敌40余人。八年中,先后对日伪军作战百余次,共消灭日伪军640余人。同时,我县广大军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,仅一九四O年农历十月初十洪康战斗中我县大队牺牲150余人。抗战期间,抗日县长王东初、代县长靳云琪、锄奸队长田根海,县大队连长郑三坚等877名参战人员为国捐躯,其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,辉同日月,光照千秋。为缅怀抗日先烈,昭示后人,勿忘国耻,珍爱和平,奋发图强,开创未来,特镌文立后,以示纪念。

中共平乡县委

平乡县人民政府

二OO八年三月

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筹备修建历时两年,于2008年3月竣工。修碑工程一开始,洪康村的群众争着选址在自己的田地里建,自发在周边栽种钻天杨,踊跃出义务工。今天,过上幸福、安定生活的人们的内心仍像火苗一样炽热。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似在昨天发生的悲壮一幕,他们以自己朴实的举动,抒发内心的一种纯粹的表达。在《平乡县志》记载的22次大规模抗日战斗中,仅在洪康的战斗就有2次。洪康村是冀南“盐民暴动”的发源地,是县大队(九大队)的创建地,这里也是平乡县抗日史战争中最惨烈的一个战场。      

要打仗,去洪康”。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平乡一带流传的顺口溜,如今并没有随着战争硝烟散去而遗忘,洪康村上了年纪的人仍是耳熟能详。洪康分封、霍、王、刘四道街,过去在村南头儿有一条东西壕沟,跟村西北角一大片淋盐土疙瘩相连接,绵延十余里,这在平原地带很少见,适合打游击战,可攻可守也好撤退。    

抗日战争时期,八路军人少、装备差,县大队武装装备就更差了,都是些土枪土炮。当时日伪军装备好,又有炮楼和碉堡为依托,仗打的太苦了。民国29年一个冬夜,九大队160余人在葛村被广宗、巨鹿、任县、平乡等县的日伪军包围,九大队杀出重围被日伪军一路追杀过来,天亮时在洪康村两个队员被日本兵围住,烧死在王小金院子里的玉米秸秆柴垛中。有一个战士被追跳入村南头儿结满冰凌渣子的苇坑里,被日军开枪射杀。日军还在封洪康街的东头儿打死了三四个战士。牺牲的那些战士都很年轻,战斗过后,村里的党员帮他们擦净脸上的血污,扯平身上的衣裳,埋在村南头儿南海观音菩萨大殿那片儿,烈士的名字都刻在砖上竖在坟头前。  

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战争条件下,与其说洪康村地理位置适合打游击战,不如说洪康村的群众基础坚实。当时日伪军到处修据点、建碉堡,不断扫荡。部队的行动十分危险,有时一个晚上要换四五个地方,趁夜进村入户联络。农村大多养狗,夜间只要一有动静,狗就叫成一片,狗一叫,日伪军就会出动,于是,老百姓为了掩护自己的队伍抗日,家家户户都把狗杀了。 

在洪康村,听到更多的是舍命救护八路军、县大队战士的事例。在一次战斗中,八路军张北苗受伤撤到霍洪康,村民霍金台娘将他隐蔽起来,躲过了日本兵的捕杀。王洪康武永春娘救县大队一名受伤战士,用被子将他围在炕上被窝里。    

日伪军搜查到她家,指着这名战士问:“这是谁?!” “是俺孩子。”

叫什么!” 

武永春娘顺口回答“俺孩子叫小选儿”。

日伪军走后,这名战士将老人认作干娘,“小选”这个名字他一直喊到老。  

洪康村的党员多,足有大几十人。这些党员秘密组织群众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传送情报、当向导、站岗放哨、堆盐土山,挖战斗壕沟、做军衣军鞋,筹集粮秣,利用破路、割电线、平封锁沟,他们英勇无畏的骚扰日伪据点,配合主力部队打击了日本侵略者。  

母亲教儿打东洋,妻子送郎上战场”。  

一帆风雨路三千,把骨肉家园齐抛闪。恐哭损残年,告爹娘,休把儿悬念。从今分两地,各自保平安。儿去也,莫牵连。”这些诗句是面对日寇侵略誓死抗日保家卫国情感的真实写照。抗日期间,平乡县参军青年1500多人。村里的老人说,八路军招兵,要多少有多少。

是什么让他们甘愿付出,包括生命,他们为了自己的母亲,为了自己的国和家。

抗日纪念碑周围,生长的郁郁葱葱,高大挺拔的钻天杨,日日夜夜陪伴着烈士长眠,阵阵清风吹过,似涛声阵阵,在墓碑上日夜吹颂,仿佛在讲述这些革命烈士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英雄往事。

忘记历史,等于背叛。每到清明节这天,带着红领巾的学生来了、党员干部来了、群众来了,人们自发的为英烈纪念碑敬献花篮,凭吊英烈……

这尊抗日先烈碑,在当地群众看来,就是一个个烈士公墓。一个个坟冢有有名字的、有没名字的,无论来自哪里,都会受到后人的敬仰和凭吊,他们都已化作长空中的星辰,夜夜发光,永远闪亮。



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

温馨提示

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!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,如上图所示,新用户请点击[注册]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。如果您已完成注册,请点击[登录],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,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。(提示:如果【到省政务服务网统一注册】无法正常使用,您可以选择【本站注册】)